过去十年,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配资首富股票配资网,亚洲安全格局更是日益复杂。
而在这个背景下,一句看似夸张却令人深思的言论,频频出现在中国媒体与网络平台:
不用核武器,中国可以在4小时内打败日本。
这不是哪位军迷的幻想,而是出自曾担任央视军事评论员、海军少将的张召忠之口。
这位在荧屏上活跃了二十余年的军界“大V”,一边被网友调侃为“忽悠局局长”,一边又一次次用看似离谱的预言,让人目瞪口呆。
那么张召忠到底是“战略忽悠”,还是“战略天才”?他所谓的“4小时打败日本”又是否可信?
说起张召忠,很多人第一反应,就是他说过什么让人喷饭的话,他的名场面实在太多,从“海带缠潜艇”到“雾霾防激光”,从“歼-20是歼-10改”到“陨石能砸航母”,每一句都让网友哭笑不得。
早在2000年,他就曾在节目中公开警告,美国如果贸然进攻伊拉克,将陷入战争泥潭,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,事实正如他所说,美军虽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,但此后长达十年的反恐行动却让美国深陷泥泞。
2009年,他又断言中国无法量产四代机,结果美国信以为真,关闭了F-22生产线,可谁能想到,2011年,中国的歼-20悄然首飞,让五角大楼措手不及。
2013年,他说渤海、黄海布满海带和渔网,可以拖住美军潜艇,那时候大家都笑了,觉得他在瞎扯,可三年后,一艘美国核潜艇在中国近海被渔网缠住,新闻一出,网友们惊呼张局又被验证了。
他的言论常常不被当真,可许多都在若干年后被现实印证,这种前半段忽悠,后半段成真的风格,也正是张召忠的独门秘籍。
2014年,他在央视节目中说“雾霾可以防激光武器”,一度成为笑柄,可军事专家后来发现,激光武器在高湿、高颗粒物环境下确实受阻严重。
再往后,他预测特朗普将当选美国总统,并将成为美国衰落的催化剂,彼时几乎所有国际媒体都看好希拉里,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,特朗普上台后,中美关系剧烈波动,美国国内撕裂加剧。
2017年,他再次发出警告,英国难以长期维持航母战斗力,六年后,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挪威海岸“裸奔”出航,连F-35都没能带全,验证了他的判断。
很多人说他是忽悠,可他忽悠的结果,却一次次成为现实。
而在所有言论中,最有争议、最被传播、也最令人震撼的,就是那句“中国4小时可打败日本”。
那么这一言论到底是有据可依,还是单纯的过过嘴瘾呢?
张绍忠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,也是有着自己的底层逻辑,他之所以认为中国能快速打败日本,主要有这几方面原因。
首先是信息战,中国近年来在电子战、通信战、卫星干扰等领域突飞猛进,一旦冲突爆发,中国可以迅速干扰、压制日本的雷达系统、指挥网络,甚至让美军的侦察卫星短暂“失明”。
接下来是火力打击,中国火箭军手握东风-15、东风-16、东风-17、东风-21D等多种导弹,全部具备远程打击日本本土的能力。
这些导弹可以在第一时间摧毁日本的机场、港口、指挥所和军火库,令其失去快速反应能力。
第三步是制空与制海,中国空军现役战机超过3200架,其中包含大量歼-20、歼-16等先进机型,歼-20作为五代机,具备隐身、高速、高机动等特点,能够在日本F-35起飞前形成压倒性优势。
海军方面,中国已拥有3艘航母、055万吨大驱、075两栖攻击舰、和大量核潜艇,在舰艇总吨位上,中国海军是日本的三倍,而055加歼-20的组合,足以在第一波作战中摧毁日本舰队。
最后一步是快速围岛与登陆,中国拥有数量可观的两栖登陆舰、民用滚装船、气垫船等,具备大规模快速运兵能力。
张召忠推演中提到,“断水、断电、断信号”,加上舆论战和心理战,将使日本陷入极度恐慌与瘫痪。
当然他强调这只是“战略推演”,并非真正动武,但这个推演背后,展现的是中国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压倒性优势。
有人可能会问,日本不是有F-35吗?确实,日本引进了147架F-35,其中105架F-35A,42架F-35B,甚至准备让“出云”号航母搭载这些战机。
但日本空军整体规模不及中国空军的1/5,且缺乏独立作战的体系支撑。
而中国不仅有数量,更有完整的指挥体系、电子战支援和后勤保障,信息化协同作战,是日本目前无法匹敌的。
而在海上,日本海自虽有105艘舰艇,总吨位72万吨,但其中许多舰龄较老,缺乏远洋作战能力。
中国海军则已完成“从近海防御向远洋进攻”的转型,不仅舰艇新,而且编队配合成熟。
另外火箭军是中国的战略王牌,日本没有导弹部队,导弹防御系统也不完善,面对东风系列导弹的饱和打击,几乎没有应对之力。
此外中国在无人机、北斗导航、电子干扰等新兴领域,也已形成领先优势,无人机可实时侦察目标,甚至执行斩首任务,这些技术的加入,让“4小时打赢战争”不再是幻想。
值得注意的事,美日军事智库也表达了类似观点,日本黑井文太郎就曾表示,中国即便不使用核武器,也足以在短时间内摧毁日本。
美国兰德公司分析师西拉帕克更直言,一旦中国动手,5天内就能结束战斗,美国若介入,也将损失惨重。
不过即便如此,张召忠的言论还是引发了舆论争吵,一部分人质疑其夸张、哗众取宠,但也有不少人认为,这是战略欺骗的一部分,混淆视听,误导敌人,赢得时间。
张召忠本人也并未回避争议,他始终强调,“战略忽悠”不是乱讲,而是有意为之,是一种心理战工具。
他本人从1970年参军开始,就一直从事导弹、电子战、战略研究,1980年起专攻电子对抗,1992年晋升上校,1998年晋升海军少将,2000年以后,他活跃在央视,成为千家万户熟悉的军事面孔。
即便2015年退休后,他也没有离开公众视野,如今的张召忠,在B站、微博、头条等平台依然有庞大粉丝群体,成为“战忽局”文化的代表人物。
网友调侃他是战略忽悠局局长,但这恰恰说明他在舆论场上的巨大影响力,他用一种笑着讲战略的方式,把原本严肃的军事话题,变得贴近大众。
从某个角度看,这也是一种信息战的延伸,在和平时期制造战略迷雾,正是为了在真正冲突来临时,占据主动权。
所以,张召忠4小时打败日本的言论,既是一种战术推演,也是一种战略表达。
在信息化战争时代,胜负往往不是看谁人多舰大,而是看谁出手快、谁破网狠、谁掌握制信息权,而中国,在这一点上,已经走在世界前列。
信息来源:
2014-01-08 13:20 中国新闻网 日专家:中国不用核武器就可能瞬间打败消灭日本
2013-10-30 07:46 环球网 中国不用核武器也可毁灭日本军事野心和挑衅
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