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老话常说,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。
其实,扩大了范围,将这句话放在茶圈中,也同样适用。
那些浸润茶香多年的老茶客,不仅会喝茶,更懂茶。
新手跟着他们喝茶,能避开许多弯路,品到茶汤中的真滋味。
不过,也有不少老茶客的行为,在一些新手看来颇为费解。
例如,许多经验丰富的老茶客,对那些香气特别浓烈、张扬的茶,常常敬而远之。
曾经,就有一位新茶友来问过,为什么自己认识的老茶客,都很少喝茉莉花茶,这难道不是福州名茶吗?
这并非老茶客们不识货,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他们懂茶,才更清楚香气的深浅和真假。
香气过分浓烈的茶,多数并不是好茶。
《2》
老茶客们不喜欢特别香的茶,首要的原因在于,这过分浓郁的香气,很可能不是茶叶本身自带的,而是人为添加的香精。
香精茶的香气,往往会给人一种不自然的、刺鼻的感觉。
它不像天然茶香那般天然、持久、有层次,而是像廉价的香水,只会一股脑地冲进鼻腔,把人冲撞得措手不及。
这样的香气,闻久了会让人觉得头晕、不舒服,只想捏着鼻子逃走。
而且,香精茶的问题远不止于此。
它们的香气大多只能停留在干茶表面,不会落入汤水中。
用沸水冲泡时,香精一股脑地挥发出来,闻着可能香气扑鼻,但茶汤喝入口,滋味却非常寡淡。
这就好像是,一张美艳至极的面具下,却长着一张无比丑陋的脸,令人毛骨悚然。
香与味严重脱节,是香精茶的特征之一。
另外,由于香精茶的香气是外加的,并非茶叶凭借自己的内质转化而来,这类茶叶往往也是极不耐泡的。
简单泡个两三冲,表面的香精被消耗殆尽之后,香气便会断崖式下跌。
上一冲还能闻到浓郁的气味,下一冲却变得淡薄无味。
这样的喝茶体验,与老茶客所追求的持续、丰富的品饮享受背道而驰,所以,老茶客们对香精茶有所排斥也情有可原。
《3》
不喝香精茶,其实也是为了身体健康考虑。
在茶叶中添加香精,除了作为销售的噱头外,另一种可能,就是为了掩盖茶叶品质上的缺陷。
好原料、好工艺制作出来的茶,内含的芳香物质充足,香气是馥郁、清雅、富有层次感的。
就比如,日光萎凋、文火慢烘的高山白茶,其丰厚的内质在简单质朴的工艺下被保留,新茶毫香清雅,老茶药香醇厚。
这些香气,都会有一种让人深呼吸的冲动,让人忍不住一闻再闻,将那股香气完全吸进鼻腔中。
闻之清心、愉悦,又与茶汤的滋味和谐交融,能真正喝到口中的,才是老茶客们所追求的香气。
它或许不是张扬的、浓烈的,但一定是有深度、有韵味的。
反观那些香气过于猛烈的茶,真实品质往往不尽人意。
这些茶叶的原料品质都不会太高,内含物质匮乏,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工艺失误,才需要香精来增香,或是掩盖一些异味。
长期饮用添加了人工香精的劣质茶,对身体健康可没有好处。
因此,不论从健康,还是品饮角度出发,我们都应该选择刺激性低,体感更温和的茶。
《4》
当然,对于会喝茶的人来说,香气只是品饮体验中的一部分。
除了香气之外,茶汤的醇厚度、层次感、体感等内在感受也很重要。
茶汤的醇厚度,体现在茶汤的内容物上。
内质丰沛,滋味物质多,喝到口中滋味足,就像一碗高汤,一喝就知道营养丰富。
层次感,则更多地体现在茶味变化上。
茶汤入口后的每个阶段,以及不同冲泡次数之间,风味变化越丰富,层次感越足。
体感,就是茶汤下肚后,身体的反应。
不论是浑身舒畅、口舌生津,还是喉咙紧缩,干痒难受,都可以算作体感。
茶叶品质的优劣,身体是可以感知到的。
一杯好茶,讲究的是香气、滋味、汤感、韵味等各个方面的统一。
只有香气充足,其他方面却表现平平的茶,品味起来仍旧单薄。
虽然我们常说,“喝茶不喝香,滋味少一半”,但也别为了香气,全然舍弃另一半。
《5》
部分新茶友初入茶圈,或许会觉得香精茶好喝。
毕竟刚开始喝茶,接触的茶不多,在没有喝过好茶的前提下,喝了一些品质不佳的茶,先入为主,可能就会觉得这类茶还不错。
但对于已经喝过各种好茶的老茶客而言,由奢入俭难,再去喝那些内质不足的劣质茶,必然会觉得难以下咽。
所以,多喝好茶、多学茶知识,才能拓宽眼界,以免把鱼目当做珍珠。
老茶客对香气的“挑剔”,正是基于他们丰富的喝茶经验,和对茶叶的深层理解。
一杯好茶的香气,应该是闻之愉悦、饮之有味、品之有韵的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配资首富股票配资网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